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55个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当地居民的普通话水平、推广普通话的情况和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都推动着团队成员深入了解。7月8日-7月13日,山东师范大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自治州特克斯县,开展了一系列普通话推广活动。

进行问卷走访,调研乡村语言基础
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服务队成员首先对新疆特克斯县普通话推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特克斯县境内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柯尔克孜等33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口最多。为此,服务队成员从语音角度入手,为其制订普通话教学方案。

7月8日,服务队成员为特克斯县居民发放问卷,了解当地居民的普通话水平以及推广普通话政策的执行难度。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发放普通话规范手册,宣传和普及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并发放印有当地方言与普通话用语的对照宣传扇,从而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到学习普通话的行列,方便团队后续进行推普工作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进一步体会到、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现状与目前面临的问题,直观清晰地感受到新疆地区教师对于提高普通话的迫切需求。

开展童语同音,服务乡村教育振兴
7月9日至10日,服务队成员开设支教课堂,以乡村中小学及幼儿园等乡村教育为切入点,包括绘本讲解、古诗诵读、甲骨文识字等普通话课程,以及你比我猜、绕口令等小游戏,共计24个课时,推广人数共计三个班级、90人。此外,团队开展公益赠书活动,设计朗诵比赛、书法教学等内容,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大胆说普通话,营造用普通话日常交流的环境,为学前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奠定良好语言基础,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开展培训课程,提振乡村产业经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7月11日至12日,实践团队对部分个体商户、公务人员、工人和农民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课程,帮助村民克服沟通障碍,为推动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奠定语言基础。此外,实践团队还进行了实地走访,对各类店铺店名、宣传标语中的错别字和语病进行了纠错和改正。
发掘红色支线,繁荣乡村红色文化
7月13日团队成员们聆听八旬老党员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学习党史、领悟红色精神。随后,又于当地组织播放红色电影《赵尚志智取五常堡》,以宣传红色革命文化。以探访乡村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体会党的历史厚重感,学习先辈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普通话普及和红色文化宣传相结合,向群众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全面展示党的百年奋斗和伟大精神,推动乡村红色文化振兴。
普通话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推广普通话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是带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活动中,团队了解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普及水平仍有待提高,认识到推广普通话过程中遇到的接受度不高的难题,并注意到部分人群强烈的普通话学习需求与匮乏的资源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一些加强乡村普通话推广建设的建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向有普通话学习需求的群众给出适当的学习方案。
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需要国家对乡村给予更多的关注,提供及时的帮助,在新时代共建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
审核人:李金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e-_ttt8AS0s7eh1Euzt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