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大地,万象更新。踏着早春的暖意,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于农历正月十二奔赴重庆市荣昌县,重返支教岗位。自2011年8月份到达荣昌县志愿支教以来,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立足本职,做好中学教学工作,结合受援地实际,在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等方面开拓创新,屡创佳绩。
立足本职,做好教学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本职工作,他们分别承担了一所初中和两所高中的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美术等科目的教学任务。这三所学校教学质量相对落后,尤其是永荣中学和安富中学,生源质量较差,普遍存在学习氛围不浓、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佳、养成教育欠缺等问题。
基于此,我校第十三届研究支教团成员调整了教学计划和进度。课堂上,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教学视野、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中营造了“积极主动,乐学上进”的浓厚学习氛围;生活中,他们以诚相待,热情主动,利用兴趣爱好广、师生年龄差别小、共同话题多的优势,与学生打成一片,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信任,在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导引作用,他们也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师生共同的付出,最终换来学生们学习成绩的巨大提高。在荣昌县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考试中,由我校支教团成员任教的三所学校的高一和初一两个教学年级的30个教学班级在3门主要课程上均取得佳绩,各项指标均超过同年级同科目的平均水平,成为该县教育的一大亮点。其中,支教团成员张迎宗教授的高一地理,学生考试成绩不仅在普通班名列前茅,而且在及格率、平均分、高分人数三方面都超过了重点实验班,获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赞扬。
结合实际,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是荣昌县乃至整个重庆市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因常年见不到父母,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在荣昌县开展了“彩虹计划”——关爱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系列活动。
在天常村的一次关爱活动中,支教团成员主动联系了医院、理发店、影楼为留守的孩子和老人免费体检、理发、拍照,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支教团成员还为老人和孩子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合唱、舞蹈等节目,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尤其是由李婉真表演的民族舞蹈 “采花姑娘”和王飞表演的陈氏太极拳这两个节目,更是得到了现场的阵阵掌声。在“新春送温暖——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包括暖水袋、手套、棉袜等在内的近2000元保暖物资,来到重庆市天星完小学开展送温暖活动,让这里的留守孩子们感受到冬天里的温暖!
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这些切实的关爱行动,不仅为当地的留守孩子们解决了一些的实际困难,而且给他们带来了温暖、欢乐,树立了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关心社会公益、服务当地发展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赞誉。
积极热情,参与社会文化活动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校第十三届研究支教团的每一位成员时刻把“奉献”二字谨记心间,教学之余,积极参与当地社会文化活动。从参加绿色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到服务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从担当荣昌县青少年“说课大赛”评委,到积极参与心理健康培训课堂的讨论;从参加荣昌县课外活动辅导员聘任仪式,到荣昌县“做人民的好教师”知识竞赛……在受援地各类活动的现场,处处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2011年11月21日,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由重庆市政府、中国农学会等六家相关单位承办,共有包括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畜牧科技领域的多名院士、国际知名专家等专业人士、知名企业等总计4000人参加。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发挥自身特长,承担了商务礼仪、酒店一对一服务、接站、报到等工作任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他们以周到细致、热情专业的服务态度,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作标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再一次展示了山师大学子的亮丽风采。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在今后半年的工作中,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将继续以高度的热情和高效的工作作风,在立足教学本职的基础上,大力发扬“敬业奉献,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为受援地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奉献自身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