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月16日
下午,由我校承办的全国台联2011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山东省分营两岸青年大学生论坛在山东师大国际交流中心举行。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牟强,我校校长赵彦修,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叶武杰,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秘书长孙大川,我校纪委书记初乐娟,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办公室调研员李培荣出席论坛。来自台湾岛内17所院校的30余名台胞大学生以及我校教育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商学院的3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论坛。学校校长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团委、师大报社有关负责同志陪同参加有关活动。
赵彦修代表学校致辞,对参加论坛的夏令营全体营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以及山东师范大学的情况。他指出,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历来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根植于这片文化沃土上的山东师范大学十分重视和加强与台湾社会各界交流与联系,与台湾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活动。他强调,青年是推动两岸交流最活跃的力量,两岸青年以其独有的热情和活力,共同编织了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希望两岸青年以两岸青年大学生论坛等夏令营活动为平台,彼此学习,相互借鉴,学会包容,建立友谊,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最后,赵彦修预祝台湾同胞心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叶武杰在讲话中对学校给予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山东分营各项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在这样一个趋势和背景下,两岸社会各界展开广泛的交流,加强两岸同胞尤其是基层民众的交往显得更为重要。他指出,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举办“两岸青年大学生论坛”就是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岸青年人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增进了解与共识,加强互信与合作,促进繁荣与发展,共创双赢局面。他希望两岸青年应站在时代潮头,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做两岸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做两岸同胞感情融合和共同利益的促进者,成为两岸繁荣发展的生力军,创造出两岸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座谈会上,初乐娟代表学校与台湾澎湖科技大学
黄齐达
教授、美和科技大学通识中心陈助人讲师互赠纪念品,夏令营营员与我校学生代表交换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
本届论坛主题为“龙脉相传、青春中华”,旨在通过论坛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增强台湾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共同肩负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重任。两岸青年大学生围绕“直面社会压力,规划大学生活,锻造职场竞争力”“如何建立新型的、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创造两岸青年和谐开放的交流格局”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同学们表示,两岸青年大学生论坛的举办增进了海峡两岸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使同学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青年一代,一定会珍惜交流机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主动接过发展两岸关系的接力棒,更加踊跃地投身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携手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论坛结束后,两岸青年结伴共进了晚餐,席间欢声笑语、青春洋溢。
7
月16日
晚,两岸青年大学生联欢晚会在学校音乐厅举行。省委统战部、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山东师范大学有关领导与两岸青年学生共同观看晚会。
联欢晚会上,两岸青年以及学校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的师生表演了各具特色的文艺节目,用旋律优美、奔放激扬的歌舞,抒发内心的欢愉和激动。晚会以富有民族特色的群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开场。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刘祁贤同学一曲深情动听的二胡演奏《望春风》赢得阵阵掌声。《我的中国心》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唤起了观众们无限的爱国热情,会场内涌动着两岸同胞的手足深情。《小伙•四弦•马樱花》以热烈的旋律,欢快的舞步,由衷表达了各族人民赞美中华盛世的自豪喜悦之情。二胡合奏《菊花台》、《阿拉木罕》、小提琴独奏《梁祝》旋律优美大气,节奏流畅明快。台湾同学表演的短剧《康熙来了》、合唱《雪中红》以及街舞令大家耳目一新,带来新的视听体验。健美操《绚丽青春神采飞扬》昭示着蓬勃的希望,腾燃起多彩的梦想。独舞《鱼儿》用最深情的舞步,献上对两岸青年学生最美好的祝福。《武林风》充分展示了中华武术的魅力,让观众领略到中华功夫的博大精深。最后,两岸青年共同高唱《相亲相爱》,合唱将晚会推向高潮,音乐厅内上欢声雷动,歌声如潮。
整场晚会主题鲜明、高潮迭起、感人至深,始终洋溢着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化”的骨肉亲情,两岸青年心手相牵,踏歌起舞,展现了携手共创美好明天的青春豪情。
据了解,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为主题的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是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与各省区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举办的大型台胞青年交流活动,自2004年开始每年夏季邀请台湾岛内和全世界各个国家的1000余名台胞青少年参加,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该项活动已经成为新世纪两岸青年沟通交流、加强了解的重要渠道,成为两岸学子建立友谊、增进感情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