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8 日 ,由山东师范大学团委主办,文学院团总支承办的2011年山东师大之春系列活动之学子论坛在长清校区报告厅拉开帷幕。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读书与实践,孰轻孰重——大学生活如何规划”。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存昌教授与来自各学院的十四名学生代表展开探讨。
学子论坛以“思维碰撞,彰显大学精神;直抒胸臆,尽展学子风采”为宗旨,紧密结合学生普遍关注的学习生活及文化热点问题,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倡导平等对话、百家争鸣,通过思想的交流、知识的汇集,观点的碰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交流思想,共同成长,展现师大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师大校园良好的学习氛围,彰显新时代的大学精神。
活动一开始,各学院代表就踊跃发言,结合所学专业,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各位发言同学,都肯定了读书与实践的重要性,但在“孰轻孰重”方面,又各持己见。其中,数学科学学院的程丹丹同学从不同层面解释了“读书”与“实践”的含义:“读书”可分为狭义上的阅读书本和广义上的阅读人生的大书,“实践”可分为学科内部的学习实践和学科以外的社会实践;她运用数学的“分情况讨论”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向同学们讲述了它们的组合方式,得出了读书更为重要的结论。来自历山学院的贾旭同学和美术学院的张玉钢同学则结合自身经验讲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结合需要读书才是有意义的。历社学院的徐云同学提出质疑,没有读书的积累,那又当如何实践?文学院的黄帅同学则认为,读书与实践的选择关键要看上大学的目的何在,他的一句“只有将读书与实践结合,才能栖居得更诗意”赢得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都得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里没有对错输赢,思想在激烈的争论中不断升华,这次的学子论谈真的让人获益匪浅”,一位文学院的同学感叹道。其实,这就是学子论坛的初衷,“学子论坛”的目的并不是要给同学们灌输某一种思想或观点,而是要通过这种“论”的方式,以自由的思想、开放的氛围、宽广的视野来引导同学进行独立思考。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大学生活之路,答案还是留给了同学们自己。
伴着阵阵掌声,杨存昌教授高兴地说:“通过本次论坛活动,我发现我们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是最值得肯定的。”
在活动的后半段,杨存昌教授就本次活动的探讨主题“读书与实践,孰轻孰重——大学生活如何规划”做出了诠释,他认为,“读书与实践孰轻孰重”还是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时期而定的,在实践中的失败不仅仅是实践本身出现问题,而且也体现出书没有读好,理论指导、学养积淀不充分;在读书求学中有了障碍,也不仅仅是读书本身有问题,可能在实践方面也存在问题。杨教授指出大学生要在实践前先把书读好,在书籍中获得真知;在读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杨教授强调,在学校期间,同学们还是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只有这样在实践中才能有更好的表现,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即是如此。杨存昌教授的观点令在场同学醍醐灌顶。
在记者的现场采访中,一名同学认真的讲道:“我很希望能够多举办一些像学子论坛这样的活动,这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各抒己见、思想交汇的舞台,更能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
鲁迅 先生曾说:“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学子论坛”亦是如此,它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不仅开辟了学习交流新道路,而且秉承了“博学笃行”的优良传统。“师大之春”系列活动之“学子论坛”将在本学期每月举办一次,期待更多的山师学子都能参与其中,在思维碰撞、交流沟通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活动负责人表示:从总体上来说本次学子论坛活动的举办是圆满成功的,同学们反响不错,达到了预期效果,剩下要做的就是同学们的自我行动了。我们举办的学子论坛活动倡导平等对话、百家争鸣,通过思想共鸣、知识汇集,扩大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据了解,五月份的“学子论坛”也即将拉开帷幕,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后的“学子论坛”将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力求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创造性思维,让气氛更加活跃,让内容更加精深,届时也会有更多的同学走上论坛,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