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评审工作结束,我校报送的6件作品从全国1500余件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5件作品入围全国终审决赛,1件作品直接获得全国三等奖。我校入围终审决赛作品数量为历年最多,与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并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我校入围本届“挑战杯”国赛终审决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分别为教育学院《本土绘本在学前儿童中的阅读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学视野下的社会弃婴现象探析》,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小型河流治理后期生态维护利益协调机制探究——以山东小清河流域为例》,自然科学类作品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海绵状石墨烯基可拉伸气敏传感器的制备》,生命科学学院《我国手足口病病原EV71病毒起源与流行动态研究》。另外,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金纳米团簇用于快速灵敏检测脑脊液中亚铁离子含量的荧光分析方法》项目获得全国三等奖。
本届全国终审决赛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根据竞赛章程规定,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将通过问询、答辩等方式产生特等、一等、二等及部分三等奖。接到这一复赛结果之后,团委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至相关学院,督促团队尽快整改作品,争取优异成绩。新学期还将积极协调动员校内外各方资源和力量,举行决赛动员会、作品培训会、模拟答辩会等,抓住书面作品、展板展示、现场问辩等每一个比赛环节,有针对性的下足功夫,尽最大努力取得优异成绩,为校争光。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