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快报
学校召开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建设专题会议
发布时间:2017-04-20 来源: 浏览次数:

学校召开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建设专题会议    

4月20日,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建设有关工作,校党委书记商志晓,校长唐波,校党委副书记王焕斌,副校长王洪禹、满宝元出席会议并讲话。马克思主义学院、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事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王焕斌主持。  

会议研究确定了由团中央批准委托我校承担建设运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微信公众号的工作任务,安排部署于七一在我校召开全国28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培训基地联席会议有关工作。  

会上商志晓在讲话中指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10年,在提高我校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12月,学校与全国28所知名高校共同获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尤其是近日团中央将建设运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微信公众号的工作任务交由我校承担充分体现了团中央对学校多年来开展“青马工程”建设工作的肯定,体现了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推进创新工作能力的肯定与信任。我们要充分认识实施此项工作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升学校学科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加快推进  

商志晓对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微信公众号建设有关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起点要高。作为全国唯一高校,学校被批准承担“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运营工作,有利于集聚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权威智库资源,打造全国独具特色、可触可感、实效鲜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二是规划要好。要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树立“立足山东,服务全国”的创办理念,提前精心谋划,加强沟通协调,制定科学规划。三是质量要优。要做好做细各项工作,积极借鉴校内外其他基地或中心的先进经验,实现课程建设、刊物制作、平台创建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四是影响要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借助举办全国会议之机,扩大影响,树立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针对下一步的工作,商志晓强调,一是完善方案,加强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升眼界,进一步充实完善工作实施方案。二是积极对接,及时与上级党团有关部门汇报联系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抓紧筹备,由校团委牵头统筹,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紧密配合,合理调配人员,尽快成立筹备工作组。四是闪亮开局要全校合力推进工作,高效优质完成任务,倾力打造,扩大影响,形成声势。商志晓指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调度,整合各方资源在人财物各方面给予支持保障,确保将工作落到实处,尽快产生实效。  

唐波在讲话中指出,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要把工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要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加强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创新形式,开阔思路,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喜欢听、愿意学,切实发挥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把工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发展和创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工作,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发展。三是要把工程建设与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干部和广大辅导员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我们一定要做好结合文章,实现两支队伍的齐头并进。四是要把工程建设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探寻规律,把握学生需求,积极开拓网络空间和平台,不断探索新形式、新方法,做好线上线下的结合文章,使两者相得益彰。  

王焕斌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建设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力举措,是学习贯彻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具体行动,是履行高校育人职责,为党培养信仰坚定、素质全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所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抓紧谋划,尽快推进,务求实效,形成影响。  

王洪禹指出,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10年取得明显成效,获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实属不易,应该加倍珍惜。下一步要充分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制定详细可行的方案,要创新思路、多想办法,持之以恒地推进各项工作。  

满宝元强调,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提升共青团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将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统筹各方信息,做好科学规划,将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建设成为示范基地。  

会上,各部门负责同志就加强设计、强化保障、组织队伍、搭建平台、融合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对于推动学校学科发展、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校团委负责同志汇报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获批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专程赴团中央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微信公众号建设运营工作汇报交流的情况,并简要汇报了下一步工作打算  

据悉,2015年12月,我校作为山东省唯一高校,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等一起被确定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学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的优势,整合资源,不断拓展、夯实“青马工程”育人平台,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部门全力支持,青年积极参与,全校广泛关注”的良好局面和强劲合力。精心开发青马工程文化产品,着力打造“一刊一课一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提升思想育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一刊”是理论宣传工作指导刊物《初心》,“一课”是“青马微课堂”活动品牌,“一平台”是“青年之声”等团属网络新媒体平台。“一刊一课一平台”,课堂课余,兼容并包;网上网下,联动并进,有传递有分享,有发声有回应,全时空全方位影响占据青年生活,创造融思想性、青春派、山师范儿于一体的“青马”文化产品,取得显著成效,形成良好反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