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发挥团员青年,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努力做好暑期乡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等工作,让留守儿童能够有一个快乐的假期,我校团委决定联合共青团临沂市郯城县委员会组织实施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牵手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团代会工作部署,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整合相关品牌工作,深入组织实施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牵手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建立“共青团马陵学堂”,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并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关爱救助,帮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二、服务对象
在临沂市郯城县农村社区居住或就学的6—16周岁、父母去世或长期外出、由隔辈老人或亲戚代为照顾或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留守儿童。
三、支教团队组建
由各学院团委组织报名,并按照“服务时间有保证、关爱儿童有耐心”的要求,选拔一批有爱心、甘奉献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报名以团队报名为主,最终将以4—6人一组,组成一支社会实践团队。郯城县共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景区),每个乡镇设1处学堂,约需60—90人。
四、学员招收
共青团临沂市郯城县委通过辖区乡镇团委和属地学校团委(少先队)进行学员招募,原则上学员以本村或周边邻村6—16周岁留守儿童为主,特别是“牵手关爱行动”的服务对象及建档立卡学生,有条件的可适当扩大范围,每处学堂可设1—2个班,每个班人数控制在20—40人,便于运行和管理。学员招收工作于7月1日前完成,以便统筹安排。
五、支教内容
1.课业辅导:主要在暑期时间为留守儿童开展课业辅导,举办科学、音乐、美术、文化、体育等活动,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心愿达成:主要是对搜集到的儿童心愿进行分类、整理、审核,开展心愿达成活动,帮助实现留守儿童实施1个微心愿。
3.感受城市:以“感受城乡新变化 我和郯城共成长”为主题,组织志愿者带领留守儿童到郯城县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电影院或公园、学校、企业参观,感受城市生活。
4.心理疏导:组织心理咨询、辅导方面的专业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安全、自护和健康、卫生等知识教育活动。
5.观看电影:学习期间,观看《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红色爱国主义电影,传承红色基因。
6.亲情陪伴:主要是与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聊天交流等,和他们做朋友、做伙伴,帮助他们与父母进行电话、网络视频等沟通,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各社会实践团队要服从实践地团组织的管理,尊重当地民风民俗,要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与镇村党团组织负责人沟通交流,切实保障自身和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实践活动的过程要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记录,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在1个月内,以团队为单位上交实践报告,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深入的记录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
六、组织领导
1.广泛宣传发动。各学院要结合各自专业优势,通过层层动员,将此次实践活动传达下去,让学生知晓,调动广大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要做好校地团组织之间的互动,用好各类媒体手段,广泛宣传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的背景意义、措施内容、工作成效,营造积极参与、广泛支持的社会氛围。
2.稳步推进活动。学生可根据专业和兴趣报名,学生个人报名原则上在6月30日前要将报名表(见附件1)交至学院团委,学院团委7月3日前完成面试和其他准备工作。社会实践工作计划于7月10日左右启动,实践周期约3个周。
3.强化组织领导。支教团队要确定一名领队或指导老师,支教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注意人身安全,听从领队或指导老师的安排。同时,共青团郯城县委将对接相关部门,尽力保障支教团队吃、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共同推进项目实施。有问题要及时跟领队或指导老师联系,重大情况要及时反映给学校。
联系方式:0539-6221031(共青团郯城县委)
联系邮箱:tctxw@163.com(共青团郯城县委)
附件:1.大学生暑期支教团队报名表
2.大学生暑期支教个人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