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11月5日,心理学院团委协同校团委于长清湖校区文宗楼2-103教室联合举办湖畔思享汇之青少年抑郁的遗传与环境交互研究讲座。本次讲座诚邀心理学院副教授曹衍淼担任主讲嘉宾,2018级、2019级及2020级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曹衍淼首先指出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广泛性以及性别差异性,并对青少年抑郁的主要类型进行划分和解释,着重就遗传与环境在其中产生的交互作用展开详细介绍。曹衍淼以亲身参与的研究报告为例,以“素质-压力”模型与“不同易感性”模型为基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青少年抑郁的“遗传-环境”研究内容,为重新审视“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同时,她提出了研究中的发展动态性问题即“发展中遗传效应的变化”和“遗传因素影响表型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是最早在国际上提出并实证检验了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观”,打破了以往研究中主张的“静态观”,具有深远国际影响。最后,曹衍淼结合研究数据对“基因×基因×环境交互研究”进行深入分析,为探索“遗传率缺失”提供新思路,为学生留下进一步探索二者交互影响的空间。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曹衍淼,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社会行为与青少年抑郁的情绪问题的交互作用机制、“多基因—内表型—行为表型”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