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湖畔思享汇】学校举办湖畔思享汇之“从艺术物性论看贾樟柯电影的声音诗学”讲座
发布时间:2020-10-08 来源: 浏览次数:

10月7日晚,美术学院于千佛山校区教学二楼2313举办湖畔思享汇之“从艺术物性论看贾樟柯电影的声音诗学”讲座,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刘昌奇作为主讲人,美术学院本科生在场聆听。

讲座伊始,刘昌奇首先介绍贾樟柯的事迹和作品名录,他表示“贾樟柯在中国电影史上真正带来什么东西,为什么把他放在这么高的位置”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他表示贾樟柯的电影给人以粗粝的触觉感受,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后现代艺术观念,有意突出艺术物性和材质,这也典型地体现在其电影的声音运用之中。他从嘈杂音响、流行歌曲、地域方言三个方面论证,并结合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第五代的造型追求和第六代的现实追求的电影特点及典型电影进行讲解。

第一方面是嘈杂音响,他将两个电影的视频片段进行对比,原来的电影中只能听到导演想让观众听到的,而贾樟柯电影中为了突出和强调嘈杂音响,甚至不惜让他们淹没了主人公的对话,无处不在的噪音是去除了旋律形式的声音基底。第二方面他强调贾樟柯对于电影中流行音乐的重要性,贾樟柯电影中的音乐都有精细的查过资料,看他们是否出现在那个年代。刘昌奇表示音乐反映一种流动的现实,流行歌曲承载着他们流行时的现实空间和情感记忆。贾樟柯用同期声、放大走调和破音部分、把流行音乐通过叙事植入特定情景中的方法利用流行音乐表达他的电影主题。第三方面他强调地域方言在电影中的重要性,方言抑制了语义而突出了物性语音,相对普通话来说更为鲜明、有特色。

刘昌奇从艺术物性论系统讲解了贾樟柯电影的声音诗学,物性的声音虽然削减了形式美感和明晰的符号意义,却最大限度的还原了人们的听觉感知和现实情景,使得贾樟柯的电影向广阔的现实和丰富的诗意敞开。此次讲座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电影声学中的艺术特色,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Baidu
map